您当前位置:好拾导购网 / 资讯 / 无主灯资讯 / 浏览文章

无主灯出海记:3个中国品牌如何征服欧美高端市场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2日  出处:本站作者  (浏览次)

导读】从纽约曼哈顿的设计师公寓到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科技新贵豪宅,从米兰时装周的秀场后台到巴黎卢浮宫旁的网红咖啡馆,中国品牌的无主灯正在重新定义“光的艺术”。

  2025年,当全球消费者还在为《黑神话:悟空》的东方美学惊叹时,另一股来自中国制造的“光之浪潮”正悄然席卷欧美高端家居市场——这一次,主角不是传统的“中国制造”标签,而是以智能、设计与情绪价值为核心的中国无主灯品牌。从纽约曼哈顿的设计师公寓到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科技新贵豪宅,从米兰时装周的秀场后台到巴黎卢浮宫旁的网红咖啡馆,中国品牌的无主灯正在重新定义“光的艺术”。

  一、Govee:从“一条灯带”到全球智能照明标杆

  2024年CES展会上,深圳智岩科技的展台前挤满了举着手机拍照的欧美观众。他们围着一款能随音乐律动的RGB智能灯带惊叹:“这简直是把极光装进了客厅!”这款由Govee推出的AI驱动灯带,正是中国品牌以“情绪价值”撬动高端市场的典型代表。

  精准卡位“氛围经济”

  Govee的成功秘诀,在于抓住了欧美Z世代对“氛围感”的极致追求。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美元,而Govee聚焦的“氛围照明”细分赛道,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通过将灯带与手机App、语音助手甚至游戏设备联动,Govee让用户能一键切换“星空模式”“派对模式”或“冥想模式”,精准击中了年轻人“为体验买单”的消费心理。

  全链路创新:从供应链到内容生态

  作为安克创新联合创始人吴文龙打造的“第二张王牌”,Govee将中国制造业的“硬实力”与全球化运营的“软实力”深度融合。800人研发团队+3家自建工厂的投入,让其能快速迭代产品;与JBL合作的声光联动技术,则打破了照明与音响的行业边界;而亚马逊上超2000条用户自发创作的DIY教程视频,更构建起独特的UGC生态——这正是Labubu式“文化出海”逻辑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复刻。

  二、阳光照明:用东方美学重构欧洲奢华酒店

  当米兰四季酒店翻新时,设计师却从中国浙江寄来的灯具样品中找到了灵感。阳光照明为其定制的无主灯方案,将宋代瓷器的釉色肌理融入LED射灯灯罩,通过微距光学透镜实现“月光洒落青瓷”的光影效果,这一案例后来被《AD》杂志评为“年度最佳东方意境空间”。

  设计出海:从代工到文化输出

  作为深耕无主灯领域十余年的老牌厂商,阳光照明深谙“高端市场的本质是文化话语权”。其与故宫文创联名推出的“二十四节气智能吸顶灯”,在慕尼黑设计周上引发欧洲媒体热议:“中国品牌终于不再模仿北欧极简风,而是用东方哲学重新定义光的语言。”这种策略转变,与波司登在伦敦邦德街用“南北极科考同款”撕掉“廉价羽绒服”标签的路径异曲同工。

  技术破局:破解欧洲绿色壁垒

  面对欧盟最新的Ecodesign法规,阳光照明投入数千万研发的“零待机功耗”技术,让产品能耗比标准低40%。其专利的硅基散热材料,更解决了LED灯具在地中海气候区的高温衰减问题。这种“技术本地化”战略,使其在2024年逆势增长23%,成为欧洲高端酒店照明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牌。

  三、沐光无主灯:公牛集团的“百亿级新物种”

  当公牛集团宣布进军无主灯赛道时,业内质疑声不断:“插座巨头做灯能有多专业?”但短短18个月,沐光无主灯就以300家体验店的速度席卷全国,并在巴黎老佛爷百货开出海外首店,这背后藏着一场关于“空间照明革命”的认知颠覆。

  专业主义突围:与照明大师共舞

  公牛集团董事长阮立平亲自操刀,邀请巴黎圣母院灯光总设计师罗杰·纳博尼担任顾问,将建筑空间照明逻辑注入家居场景。其“三幕光剧场”系统,通过算法计算不同房间的光照衰减曲线,自动调整筒灯角度与色温——这种原本用于卢浮宫展厅的技术,如今成了上海陆家嘴豪宅业主的新宠。

  渠道革命:从卖产品到卖方案

  在米兰旗舰店,消费者体验的是“空间光环境解决方案”而非单品陈列。设计师用AR眼镜扫描客厅后,系统会推荐包含吸顶灯、轨道射灯、隐藏灯带的组合方案,并预演不同时间段的光照效果。这种“沉浸式体验+智能算法”的模式,让沐光客单价突破万元,直逼Ferruccio Laviani等意大利顶级灯具品牌。

  结语:中国智造的“光之觉醒”

  当荣耀手机在欧洲靠创新技术突围,比亚迪用全产业链能力改写汽车业规则时,无主灯三杰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层趋势:中国品牌正在用“技术+文化+生态”的三维创新,重构全球高端市场的游戏规则。从东莞灯具厂加班赶制订单的车间,到米兰设计工作室里的3D建模屏幕,中国制造的“光之浪潮”证明——真正的全球化,不是把中国产品卖到世界,而是让世界重新定义何为“高端”。

  正如某位慕尼黑家居杂志编辑的评论:“这些年中国品牌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性价比,还有如何用光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美学故事。”或许,当某天欧美消费者抢购中国灯饰的新闻,不再需要加注“凌晨排队”“明星带货”等戏剧化标签时,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才算真正完成了从“产品输出”到“价值输出”的进化。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