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出处:本站作者 (浏览次)
在“双碳”目标与健康建筑标准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全球新风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2025全球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白皮书》显示,2025年全球新风产业规模预计突破800亿美元,其中智能化、场景化解决方案占比将达65%。这一趋势背后,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核心武器。从绿岛风的全产业链布局到海信空调的AI智控技术,再到新兴企业的跨界突破,新风系统行业正以硬核科技重新定义空气管理的边界。
绿岛风:以“技术破壁”重构行业竞争维度
作为中国新风行业的领军企业,绿岛风深耕室内通风领域33年,凭借“技术破壁”与“场景无界”的战略,构建了覆盖家用、商用、工业全场景的产品矩阵。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376项,形成从风轮设计到智能控制的全链条技术壁垒。
以杭州地铁和武汉火神山医院的项目为例,绿岛风通过定制化工业级新风系统,解决了轨道交通高人流密度下的空气循环难题和医疗场景的高效过滤需求。这种“场景定义产品”的思维,使其在红海市场中开辟出高附加值赛道。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工业除湿机通过双层滤网与风速动态匹配技术,能耗降低15%的同时实现空气净化效率提升30%,精准切中企业对节能与环保的双重诉求。
海信空调:AI赋能的“主动智能”革命
当传统新风系统还在“被动响应”模式中徘徊时,海信空调已率先迈入“主动智能”时代。其最新推出的“AI新风管家”系统,搭载国产芯片实现边缘计算,通过7个维度感知环境变化,从“用户需要什么”升级为“用户可能需要什么”。
例如,系统能学习家庭影院日的使用习惯,提前1小时加强通风;检测到空调除湿运行时自动调节新风湿度,避免室内过度干燥。这种前瞻性维护能力,得益于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在2025年上海智能家居展上,海信展示的“宴会模式”更是引发关注——2小时内可将20人派对后的浑浊空气彻底更新,堪比“空气界的空气净化器”。
跨界创新:从“过滤监测”到“节能控制”的技术跃迁
新风系统的创新战场已从传统巨头延伸至更多细分领域。东台市嘉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自控式新风系统过滤监测机构”,通过压差传感器与控制器联动,实现过滤网的自动监测、自动更新。当滤网两侧气压差达到阈值时,系统自动输送预设长度的新滤材,彻底告别“手动更换”的繁琐操作。这项技术不仅延长设备寿命,还通过精准控制降低能耗成本,成为工业场景的节能利器。
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则从人体舒适度切入,开发出基于PMV(预测平均投票)指数的节能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室内温湿度、人员活动数据,结合热平衡方程动态调节送风量,使新风系统在节能与舒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测数据显示,该技术可使能耗降低20%以上,同时提升用户满意度15%,为绿色建筑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驱动下的行业新生态
从单一产品到全链路解决方案,新风系统的技术创新呈现出三大趋势:
1. 智能化升级:AI算法与物联网的融合,让设备从“执行指令”转向“自主决策”。例如绿岛风的智能控制系统可动态优化空气质量,海信的AI预测模型能提前调整送风策略。
2. 集成化突破:新风系统与空调、地暖、加湿器的深度融合,催生“全屋空气管理”生态。美的推出的“中央空气系统”整合多项功能,模块化设计使安装成本降低40%。
3. 环保化创新:全热交换技术将热回收效率提升至90%,松下Z系列新风系统节能效果较传统产品提升50%;绿岛风的低噪音电机与高效滤芯技术,更推动行业向绿色制造转型。
市场洗牌:技术护城河决定企业命运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新风系统市场规模预计达720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5%以上。但行业集中度也在加速提升:第一梯队的外资品牌(松下、霍尼韦尔)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第二梯队的国产品牌(格力、美的、绿岛风)通过性价比与场景创新抢占中端市场;而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小品牌正面临淘汰危机。
政策层面,2024年《健康家居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城镇新建住宅新风系统配置率达30%,直接催生数百亿元级市场空间。谁能以技术创新满足政策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需求,谁就能在千亿市场的争夺战中占据先机。
结语
从“让室内空气变得更好”的企业使命,到“动态空气生态”的技术革命,新风系统行业的创新故事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当绿岛风的349项实用新型专利遇上AI大模型的算力爆发,当海信的“主动智能”遇见嘉冷环境的自控过滤技术,这场以技术驱动的市场增长竞赛,早已超越了产品功能的比拼,而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在不远的将来,每一口呼吸都将成为科技与自然的和谐交响。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