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好拾导购网 / 资讯 / 涂料资讯 / 浏览文章

涂料企业未来之路:在市场变局中抓住绿色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9日  出处:本站作者  (浏览次)

导读】在这场绿色革命中,唯有主动拥抱变革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

  2025年的涂料行业,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环保法规的收紧、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高端市场国产替代的迫切需求,共同构成了行业前所未有的变局。中国涂料产量虽连续16年稳居世界首位,但低端产品过剩、高端技术“卡脖子”、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在这场绿色革命中,唯有主动拥抱变革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

  政策驱动:绿色成为生存的“硬门槛”

  过去,涂料行业常被贴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标签。如今,这一标签正被政策与市场合力撕下。工信部明确要求,到2025年环境友好型涂料占比需突破70%,而《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技术规范》将VOC限值再降20%,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试点“涂料碳标签”制度,倒逼企业加速转型。

  以河北为例,多地已限制传统溶剂型涂料生产,转而扶持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环保产品。数据显示,我国环保涂料占比不足50%,而欧美国家这一比例高达90%。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内,国内企业需填补至少20%的市场缺口——这既是压力,更是机遇。

  技术突围: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一跃

  中国涂料行业的痛点在于高端产品的“失守”。高性能防腐涂料长期依赖进口,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涂料技术受制于人。如何破局?答案在于创新。

  以晨阳水漆为例,这家企业深耕水性涂料27年,通过生物基材料(如蓖麻油衍生物)、纳米技术(如石墨烯改性涂层)和智能化生产(光伏+余热回收系统),不仅将VOC排放降低92%,更打造出耐候性、防腐性比肩国际品牌的国产产品。而立邦的“工业4.0”智能工厂,则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流程全优化,能耗降低18%,碳排放下降30%。

  技术创新的另一战场在“材料革命”。植物基溶剂替代石油基原料、稀土无机颜料取代重金属成分、贝壳粉填料实现废物利用……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正在长三角的多个园区落地。未来,谁能掌握低碳材料的核心技术,谁就能抢占市场制高点。

  市场重构:绿色消费催生新赛道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觉醒,正在重塑市场格局。数据显示,60%的购房者愿为“零甲醛”涂料支付溢价,而年轻一代对“可降解”“抗菌自清洁”等功能涂料的需求激增。与此同时,旧房翻新市场以年均8%的速度扩张,成为建筑涂料的新增长极。

  企业若想抓住这波红利,需跳出传统“卖涂料”的思维,转向“涂装一体化”服务。例如,三棵树推出“健康+”系列涂料,搭配智能施工机器人,为消费者提供从墙面到空气的全套解决方案;阿克苏诺贝尔则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个性化配色服务,满足Z世代对家居美学的多元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碳交易市场的兴起。随着涂料企业碳排放数据纳入全国交易体系,那些提前布局低碳技术的企业,将手握真金白银的“绿色资产”。

  生态共赢: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链协同

  绿色转型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战役。广东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的实践给出了启示:园区内企业共享光伏发电、中水回用系统,水性涂料普及率高达8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88%。通过产业链协同,单个企业的减排成本大幅降低,而园区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这种“生态化”思维也体现在国际合作上。中国涂料企业正加速与欧美巨头技术联姻,如万华化学与科思创合作开发生物基聚氨酯涂料,巴斯夫与本土企业共建低碳研发中心。开放合作不仅缩短了技术差距,更助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未来已来:涂料行业的“绿色新纪元”

  站在2025年的节点,涂料行业的未来图景逐渐清晰:

  1. 技术融合:AI将深度参与涂料研发,从配方优化到性能预测实现效率倍增;

  2. 场景延伸:涂料从传统建筑、工业领域向新能源车、光伏设备等新兴赛道渗透;

  3. 品牌升级:环保认证成为标配,碳足迹标签重塑消费者认知;

  4. 产业整合: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构建全球化布局。

  这场绿色变革,本质是一场从“规模优先”到“价值驱动”的深刻转型。对涂料企业而言,唯有以技术为矛、以责任为盾,在政策红利中练内功,在市场变局中找蓝海,方能在万亿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正如晨阳水漆董事长在27周年庆上所言:“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当整个行业从“制造”转向“智造”,从“速度”转向“质量”,中国涂料强国的梦想,或许就在不远处。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