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好拾导购网 / 资讯 / 涂料资讯 / 浏览文章

涂料大亨传奇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7日  出处:互联网  (浏览次)

导读】是吴清亮成就了“立邦涂料”,还是立邦涂料成就了吴清亮?——记录他的传奇人生。
涂料大亨传奇

  吴清亮在亚洲建立起它的“立邦涂料王国”

  7月26日,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Forbes)》网站公布了“2017年新加坡最有钱的50人”榜单(Singapore's 50 Richest 2017),位列第三的是一个在涂料界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吴清亮(Goh Cheng Liang)。他的财富值为78亿美元。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3月)发布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The World's Billionaires)上,吴清亮同样以65亿美元的身价并列第219名。他的财富来源指向涂料。在这份榜单上,由涂料产业支撑的富豪只有3名,而吴清亮的财富值超过了另外两位的总和。

  “吴清亮的大部分财富来自于他在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Nippon Paint Holdings Co.,Ltd.,之前称日本涂料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日涂”)39%的持股,后者是全球第七大涂料生产商。”福布斯如此描述他的财富来源。由于吴清亮旗下公司都是私人性质,不会发布任何财务数据,外界只能通过他对日涂的投资估算他的财富值。

  吴清亮因此被称为“涂料大亨”,但为人却极尽低调。当我们在当今已经足够发达的互联网上搜索“吴清亮”的图片,结果只有那么寥寥几张。在图片中,吴清亮习惯性地咧嘴微笑,露出整齐的牙齿。

  公开的报道指出,吴清亮上一次接受媒体的专访还是在20年前,他罕见地接受了新加坡《工商时报》(the Business Times)的专访。我们相信,今天外界对于他的报道内容,依然有很大的一部分出自那次“过时”的专访。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未能找到那次专访的全文。

  吴清亮以涂料起家,并联手日涂打造出“立邦涂料(Nippon Paint)”品牌,甚至可以说他是“立邦之父”。尽管在他后来的商业触角还涉及包括商业房地产、医疗等多个领域,甚至在中国开有矿业公司,但是最终,吴清亮做出决定,重返“涂料原点”。

  现年89岁的吴清亮也逐步退出事业的管理,而是更多地投身于慈善事业以及爱好当中。他唯一的儿子、63岁的吴学人(Goh Hup Jin)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开始接班。与父亲一样,吴学人也显得十分小心谨慎。

  吴清亮之所以被认为是涂料界的传奇,并不仅仅在于他通过涂料事业积累的巨额财富。在当今的亚洲地区,立邦涂料俨然成为第一大涂料品牌为人熟知,乃至在全球范围内都赢得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吴清亮的后半生,与立邦涂料深度捆绑;甚至在立邦涂料的发展道路上,吴清亮的存在都不容忽视。

  又有谁会想到,创造这样传奇人生的吴清亮,居然没有上过几天的学。他出身苦难家庭,却依靠敏锐地商业嗅觉,一步步成就今天的涂料界传奇。

  从白手起家到第一桶金

  吴清亮的出生时间有两个版本——1927年和1928年。“我祖籍潮州,1927年在新加坡出生。”吴清亮曾这样回忆道;但在目前依然显得有限的报道中,1928年的版本得到更多的采用。

  吴清亮出身贫寒,多数报道认为他“没念过一年书”,但《联合早报》发表于2015年的一篇报道却指出他“小学就读端蒙小学,之后进入中正中学,但才5个月就碰到日本攻打新加坡”而辍学。

  在12岁之前,吴清亮与父母及三个姐妹一个兄弟相依为命,一家人租住在一个“店屋(Shophouse)”的单间里,每月租金3美元。日本占领新加坡期间,他的父亲没有工作,一家人依靠母亲在洗衣店工作以及姐姐卖一种流行的街头食物谋生。

  二战爆发,父母将吴清亮送到100多公里之遥的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Muar),在一名亲戚(英语表述为brother-in-law,意为姐夫或叔伯)那里帮忙卖渔网,在那里度过三四年的时光。

  1943年,年仅15岁的吴清亮回到新加坡,并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一家销售碳酸汽水的公司。但这一次尝试很快以失败告终。后来被问及这段经历给他带来什么经验时,吴清亮的回答很简单:“没有经验可言,我们破产了,一切都结束了。”

  此后的4年半,吴清亮进入一家五金店做学徒。这是一份艰辛的工作,常常做到精疲力尽。吴清亮暗下决心,一定要尝试做一些新鲜的事情,并立志要成为一名老板。这一段学徒经历,让吴清亮学到了后来决定他命运的商业技能。

  年轻时的吴清亮

  1949年,吴清亮21岁,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尝试也随之到来,这一次他选择做油漆生意。当时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当年英国军方拍卖二战剩余物资时,如同他的生意伙伴所描述的那样,“吴清亮对好的生意有很好的嗅觉”,他嗅到了“油漆的味道”。

  “我最初在新加坡开手工作坊,就是做油漆。1949年,英国拍卖二战剩余物资,我就用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别人不要的废漆、废料进行加工,自己不懂的地方就请教老师,查化学词典,把各种溶剂颜料和化学品混到一起,调制出自己的鸽牌(Pigeon)油漆。我有了自己的心得,慢慢做出了一些名气,当时周围很多人知道后,有了废漆就来找我,大家都叫我‘臭漆王’。”

  次年,朝鲜战争爆发,新加坡政府对进口商品采取了限制措施。这项禁令让本地化产品迎来爆发机会,吴清亮的油漆业务也由此大卖,这使得他“一夜暴富”,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在这一经济基础上,凭借他敏锐的商业嗅觉以及在五金店学来的营销技巧,此后几年吴清亮的油漆生意逐渐走上正轨,蒸蒸日上。1954年,他唯一的儿子吴学人(Goh Hup Jin)出生。1955年,他在新加坡建立起自己的第一家涂料商店。此时他获得了日涂的经销授权,并在4年之后成为日涂在新加坡的代理商。

  但吴清亮并没有就此止步,他曾应某知名涂料品牌的邀请,远赴丹麦专门学习涂料行业知识。当时他看到,一个知名的涂料品牌能够畅销全世界,且技术保持长久的稳定发展,这让他坚定了打造自己品牌的决心。

  当他回到新加坡,他迎来了与日涂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1962年,日涂有意在新加坡建立一家工厂,作为代理商的吴清亮自然享受到“近水楼台”的优势。双方很快合资成立了立时集团(Nipsea Management Group),吴清亮掌握六成股份。当年8月,双方合资设立的首家工厂新加坡生产工厂开始运作,主要生产“Nippon Paint”品牌的建筑涂料产品——当时“立邦涂料”的中文品牌名并未得到命名。

  这次合作,让吴清亮走出“臭漆王”的阶段,他的生意也得到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涂料技术的加持。随后的十多年里,立时集团迅速扩张,陆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开设工厂,其生产网络拓展至泰国(1967年8月)、马来西亚(1967年12月和1970年12月各建一家)、香港(1970年4月)、菲律宾(1976年6月)等地。

  在这些子公司当中,吴清亮都处于主导位置——除了马拉西亚的两家持股比例为79%之外,其他几家的持股比例均为60%。

  多元化尝试与“交班”

  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成为吴清亮的又一次绝佳机会。借着当时涂料稀缺、价格大涨特涨的时机,立时集团再次“腾飞”。

  在这之前,吴清亮一边经营涂料事业,一边和正大集团(Charoen Pokphand Group)合作,进行多元化发展。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与吴清亮同样祖籍潮州,这让他们“关系亲密”,成为合作的前提。但双方的具体合作内容并未见过多涉及。有报道指出,1971年,吴清亮和正大集团“分家”,当时他只选择了拿走涂料企业,放弃了正大公司所擅长的农副产品、百货等行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吴清亮不愿意尝试更深层次的多元化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通过涂料业务赚取财富之后,吴清亮将一部分财富投资于房地产,比如兴建购物中心、酒店、服务公寓。1974年他建立了吴德南控股集团(Wuthelam Holdings,下称“吴德南集团”)统括与涂料业务无关的投资事业。伊丽莎白医院(Mt. Elizabeth)和亮阁商业中心(Liang Court shopping mall)是他开发的一些重要地产项目。

涂料大亨传奇

吴清亮房地产领域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亮阁商业中心

  此外,吴清亮还涉足电子产品代工制造、专业包装、物流等业务,又在美国经营食品生产,甚至在中国还有一家矿业公司——他的生意触角从涂料逐渐延伸至金融、银行、电子、百货公司、医院、房地产等领域。

  在吴德南集团成立的同一年,它出资在香港设立日本油漆(东南亚)集团有限公司(Nippon Paint(S.E.A)Holdings Limited),后经历两次改名,在1976年11月定名为立时集团国际有限公司(Nipsea Holdings International Ltd.,下称“立时集团国际”)。立时集团国际作为统括与日涂合资公司的持股者而存在。它在2012年出资成立立时国际有限公司(Nipsea International Ltd.,以下简称“立时国际”),后者成为后来跟日涂进行收购博弈的主角(详情见后面章节)。

  1991年,吴清亮还设立怡隆控股(Yenom Holdings)公司,以安置30多名因为吴德南集团组织重整而失业的老员工。但它最终衍生出一系列业务,包括地产、饮食和度假村。根据怡隆控股官网介绍,它是“一家集合多家跨行业公司共同组成的控股公司”。

  另有报道称,怡隆控股实则吴清亮与他的长期合作伙伴以及旗下的员工另外打造出了一个“私人持股的企业帝国”。这家公司在新西兰奥克兰的海湾港(Gulf Habour)及其他地方拥有多处服务公寓、高尔夫球场、游艇码头、酒店和住房开发项目。

  在1997年那次接受《工商时报》的专访中,吴清亮表示,比起公众公司,他更适合运作一家私人公司。“我个人的哲学是从来不想在公开场合露面,”他说:“首先,我不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其次,那些加入我们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我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他们,我不知道该如何驾驭他们。”

  也因此,在吴清亮将怡隆控股打造成“私人持股的企业帝国”的同时,他的儿子吴学人开始接管吴德南集团。有报道指出,吴学人的接班计划早在80年代便开始实施。与父亲只接受过有限的正规教育不同,吴学人拥有化学工程学位,以及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

  吴学人的到来便着手将集团旗下部分公司进行专业化改造并公开上市,展示出与父亲完全不同的经营风格。吴学人的接班也意味着吴清亮走向“退休”。在1997年的那次采访中,吴清亮说自己已经“退休了75%”。

  进军中国与重新聚焦涂料

  尽管早早地在香港设立公司(甚至包括吴德南集团和立时集团国际等也设在香港),但中国市场的大门却迟迟未能向吴清亮敞开。

  直到1990年,中国和新加坡建立邦交,这条新闻让吴清亮备受鼓舞,“建立邦交”四个字更让他眼前一亮,想到了“立邦”二字。从此,“立邦”就成为吴清亮在中国所用的涂料品牌名称,而它刚好跟“Nippon”的读音相近。

  “立邦这个品牌不是日本人的品牌,而是新加坡立时集团注册的,在中国只有这个品牌在一直沿用。”吴清亮说。

  1992年12月,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下称“立邦中国”)在上海成立,“立邦涂料”的品牌和产品也由此正式踏上中国市场。“中国是人口大国,当时我就想,中国改革开放了,中国人可以自由地买东西了,这该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啊!我当时觉得中国的发展一定会很快,就决心要进入中国市场。”

  立邦涂料在进入中国之初,中国的涂料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立邦是进入中国相当早的涂料品牌,当时大众还没有涂料的概念,我回到潮州老家,发现很多地方都是用白水泥、白石灰来涂墙。”吴清亮回忆说。

  立邦中国一切从零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遭遇到了各种困难,“立邦涂料在中国前期投资的规模很大,初期亏得很惨”。当时,有很多外资公司进入中国,想运营一些品牌,但后来因为不能适应中国市场,曾经发生过很多次集体退出的情况,但吴清亮依然坚持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判断:

  “中国市场太大了,我看准了中国市场绝对不会让我失望。我就把自己其它公司的赢利拿出来,借给集团,再投资给立邦中国,就这样艰难地坚持了下来。”

  诚如其所预测,目前立邦涂料在中国早已打下属于它的“江山”,建立起包括广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立邦涂料(成都)有限公司在内的庞大的生产网络;每年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占立时集团总销售收入的6成以上。

涂料大亨传奇

立时集团50周年庆典上,吴清亮(右二)、吴学人(右一)与时任日涂社长酒井健二(中)等人参加切蛋糕仪式

  在进入中国涂料市场之后,1994年底,吴清亮的事业已扩展到金融、银行、电子、百货公司、医院、房地产等领域多达300多家公司,并且都经营得很成功。然而此时吴清亮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绝大部分公司,将资金回笼,重新集中投入到涂料行业。

  这一“聚焦涂料”的计划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逐渐实施。有报道显示,1999年,吴清亮将亮阁公司59%的股份以1.75亿美元出售给了百腾置地(Pidemco Land);2000年以16亿新币断然卖掉了其投资的电子公司Only Industry公司,并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涂料业务中;2001年,他又将市值1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制造服务提供商安利工业(Omni Industries)卖给了加拿大天弘公司(Celestica)。

  这其中,Only Industry曾经为苹果等几大知名电脑品牌做代工。当时正值计算机行业蓬勃发展的好时期,Only Industry的业务蓬勃发展。但吴清亮很清楚,“只做代工,没有自己的品牌难以自立,而只有在涂料行业打造出知名品牌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这部分解释了其“聚焦涂料”业务的原因。

  “即使在多元化发展的时候,我也一直不间断地搞涂料企业,尤其是和Nippon Paint(日涂)合作后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我当时在十几个国家都有涂料工厂,那个时候经过对市场的长期观察,我就感觉到,涂料行业的潜力很大,我很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其次,商业经营和工业投资是不同的,工业投资和品牌的投入需要长期稳步向前走,我觉得工业的前景更好些,所以还是选择了做实业。之前我进行多元化经营,是因为涂料还没有做成型,而商业规模大、收益高,等到我从商业那里获得了足够的资本后,我就回到了涂料行业继续发展。”吴清亮说。

  对于吴清亮的涂料投资来说,新加坡被认为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因为政府的政策要求建筑物每五年就要重涂一次。而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新兴市场的爆发,也给立邦涂料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养分”。

  当然,吴清亮围绕“聚焦涂料”所做的一系列调整与吴学人的“接班”不无关系。拥有化学工程学位的吴学人对涂料业务更加熟悉,而从后续发展来看,吴学人继承的正是涂料事业的经营管理,而吴清亮则专注于他的“怡隆帝国”以及慈善事业。

  直到2014年前后,吴清亮的“聚焦涂料”计划仍在实施当中。2014年的报道显示,伊丽莎白医院也已经被卖掉,最近他正将速必雅包装(Superior Multi-Packaging)随同美国皇冠控股有限公司(Crown Holdings)一同退市私有化。

  与日涂的“博弈”

  吴学人的接班以及推动“聚焦涂料”的计划,也让吴清亮与日涂之间经营了数十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出现了“摩擦”。

  由于吴德南集团以及立时集团等作为私人公司的属性,它们对于这一“博弈”过程几乎未见任何信息公开。涂饰商情记者通过日涂近年所披露的信息,去反推这一段历史。

  2006年5月,日涂发布通知称,已与吴德南集团达成共识,计划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对合资事业中的11家立邦系企业提高出资比例至51%、将其“子公司化”。这11家企业包括在中国区域(包括香港)的4家,其他的7家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以及台湾地区;作为条件,日涂允许吴德南集团方面提高在日涂的持股比例最高到10%。

  当时吴德南集团方面在日涂的持股不足5%,按照涂饰商情记者的推测应通过吴清亮家族设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投资公司第一工业(FIRST INDUSTRIES CORP.)持有。第一工业的成立时间不详,以及其何时开始、通过何种方式持有日涂的股份等信息也缺失;但可以确定的是,第一工业的使命,便是代为持有日涂的股票。第一工业的法定代表人为吴学人。

  日涂这一将合资公司“子公司化”的计划仅得到了部分履行。2007-2008年,日涂先后完成了对位于泰国、台湾、韩国、菲律宾的4家合资公司的“子公司化”。但之后吴德南集团方面便打破了双方的约定——2008年底,第一工业将在日涂的持股比例增加至超过14%,成为第一大股东,使得这一计划无法继续实施。

  但双方的摩擦并没有完。时隔4年的2012年8月,带着特殊使命的立时国际成立,在成立3个月后便向日涂“突施冷箭”,发出8000万股股票的收购要约,来势凶猛。

  这让日涂“惊出一身冷汗”。2013年1月,日涂发布简


好拾品牌导购网版权所有 未经好拾品牌导购网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未来明珠27号楼 咨询邮箱:haoshi@hao10.cn

Copyright © 好拾品牌导购网 版权所有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本站名单(数据) | R和TM图形文字为公司商标受法律保护
©2011-2022